“好賣糧、賣好糧”,讓糧食藏糧于市,保障農民種糧收益。黑龍江省婦女聯合會、央廣網黑龍江頻道在2022年《最美巾幗種糧人》系列報道基礎上,聯合推出《最美巾幗賣糧人》融媒體報道,聚焦全省農村婦女致富帶頭人中優秀賣糧人,展示“巾幗賣糧人”在延伸產業鏈、打造供應鏈、創造價值鏈、實現高質量創業并帶動就業的典型事跡,記錄她們在銷售糧食、農產品過程中積極推介、組織銷售、提升口碑的經驗做法,引導鼓勵廣大婦女好賣糧、賣上價,帶動農特產品上行,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貢獻“半邊天”力量。
在黑龍江省海林市新安鎮復興村,提起“女強人”朱海霞,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,交口稱贊。
今年43歲的朱海霞在2013年成立了海林市金倉糧食烘干廠,烘干塔在院子里“轟隆隆”地運轉,村里的糧食也賣得越來越好。
朱海霞介紹,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,從小家里生活拮據,但她不服輸,一直在想辦法走出貧窮。2006年,朱海霞開始做糧食收購生意,從起初挨家挨戶跟村民談價格,說好話,到如今村民們秋收后,都自發地把糧食賣給她。
種地40多年的村民張金成是朱海霞的“忠實客戶”,多年來,張金成從地里收的糧食都會直接賣給朱海霞。
“過去都是小商販來收糧,我們對價格不了解,心里也沒有底,自從海霞開始收購村里糧食,我們心里都非常托底,畢竟她是本村的人,我們更相信她?!闭驹诔跸牡奶镩g地頭,張金成滿意地說,朱海霞收本村人的糧食,價格都會比小商販給的更高一些。
回想起當初建立糧食烘干廠的艱苦經歷,朱海霞說:“有一年糧食價格非常低,一斤苞米賣的價格還不如一瓶礦泉水的價格,農民為了能把糧食價格賣得高一點,想盡辦法儲存,不少人把苞米裝到透氣的編織袋子里,通風儲存,還有的人把苞米放到特別高的架子上,延長苞米的保存期限,也有不少人出村去很遠的地方把糧食烘干,只為了能把糧食儲存得久一些,期望到八九月份能賣一個好價錢。”
彼時的朱海霞把村民的困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,她暗自決定,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在村兒里建上一座烘干塔,讓村民們不再外出奔波就能緩解糧食儲存的壓力。
2013年12月,朱海霞的烘干廠落成。但萬事開頭難,烘干廠運營第一年,前來烘干的都是朱海霞自己的親戚,得不到村里人認可的朱海霞很苦惱,而于此同時,她還面臨著糧食銷售的諸多問題。
“當時我母親問了我一句話,她說:‘姑娘啊,這些糧食烘干以后賣哪兒去?。俊耶敃r也很難過,但我不能讓父母跟我著急,我硬著頭皮告訴母親,‘放心吧,媽,肯定能賣出去!’”于是,朱海霞便開始在各地尋找銷路,她瘦小的身影跑遍了各大北方城市。
“因為我工廠規模小,不少客戶看不上我廠子的糧食,為了找到銷路,我一遍遍地去敲客戶的門,哪怕被轟出來,我也堅持把我的樣品留下,只希望客戶能看看。”朱海霞說,不少人覺得她臉皮厚,但她始終堅信,只有堅持下去,村兒里的糧食才有更好的銷路,老百姓才能得到更高的收益。
如今,朱海霞的客戶遍布東三省及山東等地,得到村民信任的同時,她也得到了客戶的信任。賣糧時節,不少外省客戶已經不再親自跑來驗收糧食質量,只要是朱海霞廠子發來的糧食,他們都愿意提前支付訂金,簽訂保底合同。
“磕磕絆絆這么多年下來,我一直用一顆真心對待大家,也得到了回報,村兒里的百姓都來我這兒賣糧,我的客戶也一直跟我有很好的合作,我感到非常開心!”朱海霞笑著說。
漸漸地,隨著訂單的逐年增多,為了保證糧源的穩定性,讓村民的糧食能夠賣個好價錢,朱海霞又有了新想法。
近幾年,朱海霞多次外出考察,根據復興村的氣候、土壤等實際情況引進新的品種。起初,朱海霞對于種子的選取也是一知半解的“門外漢”,但愛學習的她經過學習積累,現在已經成長為了“選種專家”,同時她還開發新品種的試驗田,試種成功后用事實說話,把高產的種子推薦給鄉親們。
“這幾年朱海霞經常為村里引進一些新品種,第一年秋收時她組織觀摩會,帶著我們去她的試驗田參觀,我看這苞米不僅產量高,品相也好,第二年開始我也跟著她種這個種子,一直收益都不錯。”農戶付文成看著地里正茁壯成長的玉米苗靦腆地說,“一坰地增產兩千多斤,我就能多賣兩千多塊錢。”
隨著村民們的認可,朱海霞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,現在她又有了新打算。
“多年來,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復興村157名農戶走上致富的道路。未來,我要在村兒里成立合作社,帶著村民購買物美價廉的農資產品,省略中間環節,節省大家的成本?!敝旌O颊f。
我叫朱海霞,是黑龍江省海林市新安鎮復興村的一名普普通通農民。我從小生活條件艱苦,家里經濟條件落后,但我不甘平庸,一心想走出貧窮。于是,我從2006年開始經商,做起了糧食收購生意。
起初,我每天走街串巷地挨家挨戶談價錢,不僅糧源不確定,質量也沒有保障。慢慢地,不少農戶愿意相信我,把糧食給我收購。2013年,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糧食收購市場的需求,我成立了海林市新安鎮金倉糧食烘干廠。萬事開頭難,剛開始,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,我凡事都起早貪黑的親力親為,經歷了無數艱辛。為尋找客戶,我曾去山東、河北、遼寧、吉林等地,一次次登門拜訪,才最終得到客戶的認可,同意與我合作,并提前支付訂金,簽訂保底合同。
隨著訂單逐年增多,為了保證糧源的穩定性,讓農戶的糧食能夠賣個好價錢,我曾多次外出考察,根據實際情況引進適合當地積溫的玉米品種,為農戶推薦產量高、質量好的玉米種子。此外,我還幫助農戶購買物美價廉的農資,省略中間商環節,把他們的利益最大化。
多年來,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復興村157名農戶走上致富的道路。未來,我也會在這條路上一直堅持走下去。
關鍵詞: